欢迎进入林产业专题!
位置:林产业>>资讯>>资讯>>内容阅读
模式不断创新,增收持续给力

  “十一五”的林农,无疑是林业产业链上最有收获感的主体。
  2010年10月召开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发布的一组数字可诠释林农在这一时期的隐形向好。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林地直接产出率已由2003年的84元/亩,提高到2010年的198元/亩,2550个林改县农民林业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12.96%增加到20%以上,重点林区县超过60%,一些山区农民的收入超过了平原地区。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认为,“十一五”是林业投入力度最大、兴林富民成效最好、林农收益增长较快的5年。
  集体林改是林农增收的原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央在总结福建、江西、浙江、辽宁等地“分山到户”的创新实践后,做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实现“耕者有其山”。
  贾治邦指出,林改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家庭财产,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兴林致富的热情,为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找到了有效途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216元,2010年仅红枣收入一项就达3万多元,增长了10多倍。
  最重要的是,通过林改,促进了林业产业大调整格局的形成。
  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满说,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就是要利用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引导社会资金在山上兴办“绿色银行”,规避市场投资风险;就是要通过林业产业的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和林业企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就是要充分利用林业产业劳动密集型特点,充分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兴林富民,为国家分忧。
  专家认为,二三产业的提升,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增加林农就业渠道,有利于林农更快致富。
  配套政策也“给力”
  “林地承包确权到户以后,农民想发展没资金,想致富缺技术。”贾治邦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加大金融和保险的支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采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流转制度,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最大保障;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经营的路子……
  5年来,特别是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项强林惠林政策密集出台,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林农致富道路上扫除了障碍。
  在林业投资上,“十一五”国家林业投入达2979亿元,比“十五”增加了80%。其中,林业贴息贷款和基本建设贴息贷款由223亿元增加到588亿元,增幅达164%。
  初步建立林业公共财政支持制度。营造林投入补助标准由每亩100元提高到200元。属集体的国家级公益林,中央财政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造林、林木良种和森林抚育补贴和湿地保护补助等试点相继启动,32种林业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十一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稳步推进,公益林保费补贴比例提高到50%,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签订了《共同推进森林保险框架协议》。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涉林贷款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
  林业税费政策更加优惠。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继续执行。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从20%降至10%以下,农民涉林负担进一步减轻。
  兴林富民“模式”成为样板
  剖析众多兴林富民模式,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富民样板。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探索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道路,创造了“本溪模式”。目前已形成了林药、林山野菜、林下蓄养林蛙等五大林下经济产业。全县林地储藏价值超过300多亿元,仅林下经济一项,全县20万林农人均产值超过15万元以上。“全县林业经济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再过三五年,全县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要突破万元。”县委书记史凤友说。
  同属辽宁省的铁岭市发展榛子产业创造出了“铁岭模式”。通过开发“野榛子”,把榛子深加工为榛子油、榛子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荒山变金山,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丰收。
  山东省德州市的齐河县走出了一条以林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齐河县原来是一片沙地,现在,村民刘永成拥有一片林子,就拥有了两个“存折”。一个是“定期存折”,指发展杨树产业;另一个是“活期存折”,利用温室大棚培育鲜蘑。
  浙江省安吉县实施了竹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一是开发竹产品,致力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实施全竹利用,发展高效循环经济;三是扩大产业规模,构建产业集群。目前,安吉县共有竹产品及配套生产企业2300余家,年产值达95亿元。
  浙江南浔却依托靠近中国最大胶合板集散中心市场的优势,引导产业发展,创造了“中国木地板之都”的神话,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50余万人口致富。缺少森林的浙江义乌,通过举办国际森博会,领跑亚洲林业展会经济、展示了发展林业第三产业的强劲势头。
  江苏省邳州市围绕发展杨树、银杏两大产业,林业经济大幅增长。目前,市林业总产值超过120亿元,林业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27%。林业成为邳州富民强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无论是本溪模式、铁岭模式、义乌模式或是安吉模式、南浔模式,总有一种模式值得仿效。
  “百县经验交流会”的适时召开,也发出了这样的信号:用榜样力量推动集体林改全面深化的同时,让产业富民思路得以延续、富民方法得以传承。专家认为,林业经济是大众经济,而林业经济只有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有生命力。期待“十二五”加速快跑,林农更富,为林业产业写上更为给力的一笔!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