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林产业专题!
位置:林产业>>资讯>>市场>>内容阅读
春来说竹簧

4月,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带来春天的力量与气息。就在这样的春天里,宜宾竹簧艺人,依然精心雕琢前一年的老竹,4月9日,记者来到江安县,记录下一根根看似普通的竹子怎样蜕变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竹簧工艺品。 60多岁的竹簧工艺大师唐洪畴,制作出了据称为世界上第一份的“竹报”,以及经过无数次试验、不断在失败中改进的“竹书”和色彩多样的“竹画”,多个作品被一些竹文化馆收藏。见到唐洪畴时,他正在仔细地雕琢即将成形的筒雕。唐洪畴告诉记者,江安竹簧工艺中的竹筒雕,主要为帽筒、笔筒和花瓶,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一般选用楠竹雕刻,内容可雕刻山水、花鸟、人物等。技法有镂空雕、浮雕等。 江安竹簧工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竹簧这种中国传统工艺正逐渐消失。唐洪畴说:“学习竹簧雕刻需要心静,不怕吃苦,还要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学。”然而随着2007年,江安竹簧工艺被批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这个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慕名而来的求学者不计其数,连自己的儿子也开始学习这门工艺了。”唐洪畴很高兴。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