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林业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地处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前沿的广西,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与技术优势,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开展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林木种植及林业科技等合作,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泰国合作开展了中泰油茶、中泰八角科技合作项目,与越南合作研究谅山八角低产林改造与加工技术应用示范、桉树技术合作等,双方的友好合作为区域发展带来“绿色”福音。
互惠互利,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广西林科院与东盟国家间的林业技术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为把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向国际,广西林科院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援助越南建设了两座林木组培苗生产工厂,并为两个组培厂培养技术骨干20余人,从而为工厂在半年内投入生产提供了保障。
搭建友谊桥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深入和扩展。
2001年,广西林科院派出专家对越南杂交相思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引进4个无性系在林科院内试种并掌握了苗木繁育技术,培育出无性系扦插苗2万余株。2007年初,林科院通过越南南方种苗公司再次引进越南优良杂交相思无性系苗木2万株并建立采穗圃。这个项目不仅丰富了广西速生丰产林品种,还为商品林基地建设提供了更具优良性状的相思良种。今年3月,广西林科院派出5人专家组对越南金花茶、相思两树种的研究及发展利用进行专项考察。通过交流,广西林科院对越南在相思人工林经营、杂交育种及种苗培育等方面的技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有了深刻认识。
此外,广西林科院还通过“清化肉桂良种及培育与加工技术引进”项目,先后从越南引进清化肉桂良种种子和穗条及相关种植和加工技术,补充和丰富了广西的经济林树种,为全区经济林基地建设提供了良种及技术储备。
东盟国家的落地项目也为广西贫困地区带来了福音。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是一个国际林业研究机构,常驻办事机构设在马来西亚,主要业务涉及东南亚地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开发。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开展的“通过提高茴油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山区减贫”项目在广西桂西地区的实施,为当地广大林农脱贫发挥了积极作用。
无私付出,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提供种子、培训,推广技术和设备,举办合作论坛……广西林科院不遗余力地为东盟国家的林业发展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