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英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朱耀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郭志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武高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摘要】在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布设18个样地,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土壤pH值、盐基总量(TS)、有机质(SOM)、S、TN、P、K+、Na+、Ca2+、Mg2+、Al3+、Fe3+、Zn、Cu、Mn、Pb、Sc、Sr、V、As、Ba、Cr等共计22个因子与红树林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清澜港红树植物种类分布与潮滩高程有关,随潮滩高程的升高,植物种类逐渐增多,红树群落结构趋于复杂。(2)土壤S、pH值、TN、Al3+ 及盐基是土壤化学因子中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S (-0.594 4)和pH值(-0.532 0)与第1排序轴显著相关,TN (0.512 5)与第2排序轴显著相关,Al3+(0.530 5)与第3排序轴显著相关,pH值(-0.566 7)则与第4排序轴显著相关,盐基总量(TS)与4个排序轴的相关性都比较显著。(3)土壤微量元素Fe3+、Zn、Cu、Mn、As、Cr对红树植物群落及红树植物的分布有较高的影响作用;Fe3+、Cu、Mn、Cr与第1排序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 7、-0.352 6、0.487 7、0.378 0;Fe3+、Zn、As与第2排序轴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358 8、-0.412 8和-0.399 8。研究还表明:清澜港八门湾外(组Ⅰ)和八门湾内(组Ⅱ)红树林群落与土壤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明显不同,反映出2种不同类型植物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组I的3号断面(八门湾入海口)是组Ⅰ与组Ⅱ的过渡区域,表现出植物群落的过渡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