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 遍地开花
--文山州油茶产业发展纪实
自2008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启动实施3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以来,全州上下通过"定规划、出政策、争资金、抓科技、强龙头、创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进了油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截止目前,全州累计发展油茶面积191. 8万亩,占规划建设300万亩的63.9%,其中:新植149.83万亩;老油茶林34.45万亩。
--定规划。为抓好全州油茶产业发展,及时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并规划发展300万亩油茶种植基地(新植270万亩、老油茶林改造30万亩)。《规划》根据各县(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油茶种植基地加工布局到8个县(市)、94个乡镇和10个林场,并提出了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待全州300万亩油茶全部稳产后,年产茶油总量将达11.75万吨,年产值达4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
--出政策。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3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文山"的决定》、《文山州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督促检查工作方案》、《油茶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文件。特别是在2014年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直至2020年,州级财政每年将安排800万元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并逐年增加;各县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并逐年增加;县市级林业部门每年从留成的森林植被恢复费或育林资金中安排30%以上的资金专项用于油茶造林补助。目前,州县市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挂钩制、创建样板林、列入干部考核等形式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争资金。为加强油茶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林业部门,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等工作。充分整合林业产业、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油茶产业发展,2008年以来共争取各级各类重点林业项目资金1.67亿元。同时,按照"捆绑打包、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整合州、县(市)两级约2.6亿元涉农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金7.91亿元助推油茶产业发展。
--抓科技。油茶产业实现腾飞,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山州在油茶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测土配方、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精深加工工艺及副产品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基本解决了油茶稳产高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先后选育出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云油茶(1-6、9、13、14号)、富宁油茶(1-11号)"系列为主的优质品种20个,如省林科院广南研究所2012年10月31日通过对旧莫乡云油茶系列品种试验林测产,亩产干籽198.1公斤,亩产茶油59.4公斤,显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目前,全州采穗圃审(认)定3个1710亩,定点育苗基地11个,良种苗木年产能力达到4000万株以上。
--强龙头。目前,全州油茶产业正在从前几年的扩大基地种植规模逐步转变为"适度发展基地种植规模、提升基地建设质量、延伸油茶产业链和做强精深加工"阶段。通过努力,已发展100亩以上油茶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52户;建成了云南云岭茶油有限公司年产500吨压榨一级山茶油和年产4000吨茶粕生产线;重点引进云南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成2000吨山茶油和50吨化妆品级精油生产线;积极打造和开拓了"云岭茶油"、"重君源""富嘉茶油"品牌及营销网络;培育和扶持了25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创机制。在发展中积极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四种"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建立标准化基地43.8万亩。即:"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全州现有12家企业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均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通过农民土地转租或农户以土地入股收益分成形式建立油茶产业基地,目前已完成基地造林14.8万亩。 "林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已有油茶专业合作组织6个,采取"股份合作,分股分利,专业合作,集中管护"方式经营油茶,完成基地造林7.8万亩。"种植大户"模式。共有油茶种植大户36户,通过流转土地形式发展油茶,完成基地造林17.6万亩。"村集体与村民共建"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将集体荒山引入油茶产业发展,完成基地造林3.6万亩。主要是通过有资金技术和号召力的村委会干部带头,村集体共同开发建设,基地建设完成后,由村集体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收益,有效解决分山到户后,小户经营、各自为阵、连片开发难度大的难题。
关键字:油茶产业 信息来源:文山州林业局办公室 | 责任编辑:文山州林业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