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林产业专题!
位置:林产业>>资讯>>政策>>内容阅读
黄山做活“竹经济”写好“绿文章”

  走进黄山歙县石门乡竹岭村,随处可见打篾、编席的村民。今年62岁的程先群是当地的篾艺能人。趁着农闲,他和老伴正忙着加工竹帘。据他介绍,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家庭作坊不在少数,村里8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竹帘加工。一年里仅竹子上的收入要占到年收入的一半左右。“我们就是靠山吃山,笋干、竹加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个五六千块钱。”

  近年来,石门乡立足本地丰富的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山上产业;以精准扶贫工程为契机,做活“竹经济”,写好“绿文章”。

  “山上种竹子、山下做帘子、山外赚票子。”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当地“竹经济”的红火。石门乡作为“安徽竹乡”之一,拥有近2万亩的竹林,立竹存量约400万根,年产竹笋1100余吨。

  受地理条件限制,曾经,山上的竹子要靠人一根根“肩挑背扛”,而外地的运输车辆也不愿意来村中收购,村民收入低下。近年来,石门乡不断加大基础实施建设力度,持续修建、硬化林区道路和生产便道,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路直接连到了竹园里,车子可以开到马路边上,真是太方便了。”竹岭村村民朱明红兴奋地说。

  在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石门乡将科学经营、提高竹林单产、增加竹原附加值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之一。

  该乡依托竹业专业合作社打造2000亩毛竹科技示范园基地,复垦竹园5000亩,邀请农技专家指导规划改造,并对竹农进行免费培训,积极引导村民“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走科学培育、丰产经营之路。“以前都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收益没什么保障,现在经过专家给我们手把手的指导,今年收益肯定会更好。”一片片翠绿的竹林在竹岭村村民汪搿娣看来都是“绿金子”。

  为念好“竹”字经,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石门乡还积极做精做深竹产业,积极引进徽菜农产品精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竹笋等特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助农增收。今年,竹岭村又积极整合资源,投资42万元新建了笋干烘培厂。厂房投产后,不仅烘出的笋干品质更优,还可大大提高产量,每天烘培鲜笋可达两三万公斤。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石门的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一方面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同时培育新的特色亮点,并通过对外营销,吸引更多人来石门旅游,把我们石门建设成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石门乡乡长冯腾海介绍。

  如今,石门乡的山头地里、房前屋后,正被越来越多的绿竹覆盖。行走在石门乡的山间田野,修篁夹道,一篇富民强村的“绿”文章,正滋润着一方乡民。

(编辑 何亚萍)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