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竹子的风韵独具的特性一直是文人雅士比喻的对象。作为象形文字“竹”字,本身寓意着:立身要端直,处事要谦卑。古人爱竹,文人墨客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其中有关竹子的诗词不计其数。白居易:“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亦有:“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之说。
人们经常把竹的特性拟人化,表达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属性同人格发生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其实用来制作盆景的竹子,应该挑选枝细叶小。四方竹、观音竹、紫竹等。竹类品种繁多,有绵竹、观音竹、琴丝竹和佛肚竹等。但是所有竹子盆景能够搭配山石是最有诗情画意的。
在日常生活中,竹子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雨后春笋,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食材;也可修筑成竹楼,做成竹床、竹椅、乐器;加工可成凉席、竹筷,织菜篮等;新鲜的竹叶可做竹叶粽子,而枯落的竹叶,晒干了可用来做柴火;竹根可做成美观雅致的竹雕、龙头拐杖或者精美的笔筒。
古人认为竹本是草的一种,也许是因为它的中直、虚空、有节,才使它超然挺拔于其它草类之间,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马光曾感慨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作《种竹斋》诗云:“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竹制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