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兽类,为什么喜欢吃箭竹?这是长期因生存环境的影响,肉食匮乏而逐渐演变为以箭竹为主了。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动物。 按照动物学专家的思维逻辑,原本是吃肉的动物,结果改为以吃竹子为主,一般会难于适应,并将退出生态。然而,大熊猫不但反其道而行之,并且选择了一种最难消化的植物高纤维的竹子作为主食,这不能不令科学家吃惊。
新研究显示:熊猫基因组中一个能感受食物鲜度的基因失活,导致熊猫品尝不出肉类的鲜味,这被认为是熊猫改吃竹子的重要原因。当然,其前置原因是熊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找不到肉食,而恰好竹子丰富,就逐渐进化成以竹子为食了。
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营养,一直是无数人想破解的谜团。 取样大熊猫的胃液,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专家说,大熊猫消化竹子可能得力于纤毛虫的作用。 大熊猫对食物是很挑剔的,由于竹子营养低,自身的吸收能力差,大熊猫一天的进食时间需要10到16小时,觅食线路长达一公里,消耗的竹子多达15到30公斤。即便在寒冷的冬季,由于无法积累脂肪,不能象熊那样进入冬眠,不得不在雪地上奔波如常。这些不折不扣的竹资源消耗大户活得非常辛苦。 在陡峭的山崖,竹子很稀,根本不是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喜欢茂密的树林,吃含水很多的竹子,阳光至少要遮一半。大熊猫如果路过悬崖,只是路上的迁徙。它们根本不在山崖上活动,那些急速隆起后缓缓退却的高山平坡,才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历史上,大熊猫栖息地已经有无数次退缩。岷山、龙门山,几万年前都没有大熊猫,因为找不出化石。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曾经非常广,南至越南,北达北京。大熊猫是古兽,传说中,黄帝打败炎帝,借助了猛兽的力量,貔貅(熊猫别名)就是其中一种。冰川过后,北方的大熊猫绝灭了,湖北湖南的大熊猫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经历了小冰川,直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小冰川才过,神龙架的大熊猫就是那时绝灭的。
经历了若干年演化后,大熊猫退居长江上游,在汉水的发源地秦岭,岷江的发源地邛崃山、岷山,沱江的发源地蓥华山,大渡河、金沙江支流山脉。熊猫居住的山地,正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遗迹,而这里至今仍是地质活跃带。现代大熊猫,相比它们的祖先,显然温文尔雅了很多,它们从杂食性动物变成了草食性动物,而且只吃竹子。大熊猫退居岷山山系、邛崃山系,食物单一,令它们成了对生态敏感的濒危动物代表。
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竹制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