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林产业专题!
位置:林产业>>资讯>>技术>>内容阅读
安徽宣城以金融创新激发林业活力

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联结机制,打通银企信息屏障。建立政企联系制度,市、县两级林长深入林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走访调研412人次,协调解决融资等问题255个。组织召开全市林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推介金融产品,解读扶持政策,有效破除了信息壁垒,打通了金融进山入林通道。与建行宣城市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开发“绿水青山贷”,累计发放贷款108笔7046万元。

——拓宽担保渠道,评估林权公允价值。全市7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国有性质林权收储担保中心,落实4900万元资本金和1.5‰风险补偿金。通过建立“一评二押三兜底”机制,完善林权抵押风险补偿机制,化解了林权抵押风险难题。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7亿元,贷款余额近20亿元。

——创新信贷产品,解决融资供需矛盾。以公益林补偿为质押,发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25笔1381万元。以森林碳汇为授信依据,办理林业碳汇价值预期收益贷3笔80.8万元,碳汇授信贷5笔244.3万元,激活沉睡的森林资产。创新推出宣木瓜“243”预期收益贷,每亩授信额度2000元,结合宣木瓜种植收益周期,前4年付息,后3年挂果收益后按季还本付息,有效破解了林业长投短贷问题。拓展开发了油茶“233”循环贷、林下石斛贷、兴苗贷等产品,累计发放各类林特产品贷款160笔2755万元。

——拓宽保险范围,兜牢防控风险底线。建立山核桃托管经营风险互助金,构建“商业保险+风险基金”互补机制,提升托管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开发毛竹目标价格保险,投保面积1万余亩,试水“保险+信用贷”模式获得贷款30万元,保障了林农经营竹林效益,降低了价格波动风险。引入保险业长期合作,结合全市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山核桃气象指数险、古树名木综合保险、野生动物致害险、碳汇价格险等特色险种。目前,全市保险承保总面积1420万亩,保额总计96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