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安市在全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探索放开未染疫集体湿地松采伐合规化路径,逐步形成“防控为主、有限放开”的湿地松林木采伐格局。
一是科学防控促长效。结合林长制工作,发挥乡村护林员巡山作用,建立健全测报调查网络和工作机制,完善病虫害数据月报管理制度;建立市县两级联防体系,召开防控推进会,重点研讨边界区域疫木清理协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疫木危害认知及无害化处理方式,提升群防群治水平;对疫木运输实行“运输单”制度,确保全流程监管并保留台账,强化疫木源头管控。
二是市场机制引活水。推行公开拍卖,将湿地松合法采伐权与疫木无害化处理捆绑交易,实现资源价值与生态安全双赢。同时,将采伐迹地的管护责任前置,要求山场采伐后完成清山并备好造林更新方案,以此衔接国土绿化项目,实现“切断病害传播链—挖掘资源价值—反哺生态修复”三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是容错机制鼓干劲。建立容错机制,对基层探索性举措,允许在“三权分置”、深化集体林采伐制度改革、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关键领域适度试错,通过“林长+林改”挂钩机制压实责任,建立改革成效动态评估与改革试点进退机制。